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城市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美麗中國、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這三大概念也應運而生,成為近段時間的熱門話題。
無論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美麗中國的建設,還是智慧城市的打造,都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但這將成為當前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也將由此展開。
新型城鎮化
涉及眾多熱點產業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在50%左右,而從國外經驗看,70%定義為高度城鎮化,我國還有很大的加速和深化空間。”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進入到城鎮化后半程,圍繞更智能和更人性的宗旨,追求高質量和高效率,改變思路,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有利于進一步發展。
我們不難忘記,在2012年12月5日的股市大漲中,相關“城鎮化”的個股表現搶眼,水泥板塊、建筑建材板塊當日的漲幅分別高達8.06%、4.96%,不少基金公司都將“城鎮化”列為重點關注板塊。
在李大霄看來,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市場潛力巨大。
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同于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更偏重于深化城市服務功能,引導城市向更智能和更人性的宜居城市發展。其中包括,有效的城市治理制度,廣泛收集居民需求并及時作出響應,發展綠色、低碳的生產、運輸和生活方式,提高能源再利用率,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發展,投資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傳統制造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下降,基建投資仍可以緩慢上升;鐵路和港口投資占比逐漸下降,代之以城市軌道、航空、廢棄物處理、生態建設、管道鋪設以及保障房。此外,交通、建筑和醫療服務的智能化等諸多領域,投資空間也非常廣闊,資本市場上的相應投資機會較多。
對此,基金公司杜海濱告訴記者,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未來政策有望向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傾斜。由于人口的遷移,城市人口的增加,在保障房建設的拉動下,基建行業、裝修裝飾、家電電器等行業也將有所帶動。
而李大霄表示,圍繞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住房、交通、醫療、教育、服務等領域及其相關產業都將有飛速發展,將是未來投資熱點。
國信證券認為,新型城鎮化發展下,為了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安防、醫療和金融信息化等行業將受益。此外,城市交通和規劃建設相關的板塊,如公用事業管網和管道建設和制造、園林裝飾;節能環保產業,公交和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工具等產業;縮小城鄉差距和收入倍增相關的休閑、醫療和文化等消費品等領域都將進一步活躍。
美麗中國
關注節能環保
面對生態系統逐漸被破壞,環境污染越來越重、各類資源日趨緊張的嚴峻形勢,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難以為繼。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了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
一夜之間,資本市場“美麗中國”概念被熱炒起來。
業內分析,今年環保方面的投入預計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發達國家環保產值占GDP的比重在2%—2.5%之間,而2011年我國環境治污投入占GDP的比重僅1.4%左右。
“從前段時間霧霾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以看出,環保產業將受到更多重視,這有利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李大霄認為,除了節能環保產業之外,美麗中國的概念將推動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等產業的發展。
中投顧問也認為,美麗中國概念將全面撬動環保行業中生態建設、環境治理、節能環保三大板塊,“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資約1.5萬億元,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開展環境基礎調查;投資近2.4萬億元,用于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從目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應投資額將繼續大幅增長。
“在美麗中國概念之下,產業化布局的企業有望得到政策傾斜,主要涉及防風固沙、植被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污水處理等領域。”杜海濱這樣認為。
對此,李大霄說,美麗中國的概念是一個長期利好,將有利于相關領域持續的發展,而環境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此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再生水廠建設、電動汽車的發展、軌道交通的建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智慧城市
2萬億元產業機會
住建部在今年年初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北京市東城區、江蘇省無錫市、河北省石家莊市、浙江省溫州市等90個城市通過審核,成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90個試點中,37個地級市,50個區(縣),3個鎮。試點城市將要在3年—5年完成創建,此后由相關部門組織評估并進行等級評定,評定等級將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目前國內刮起一股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潮,據了解,全國正在設計或建設實施的“智慧城市”達到了320個。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為了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電子政務等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加強城市綜合管理能力,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李大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智慧城市涉及眾多行業,包括物聯網、智能交通、醫療信息化、數字城市管理和信息安全等等眾多領域。
由于智慧城市涉及的產業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的發展有望得到政策、資金的支持,有業內人士預計國家在“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萬億元左右。
杜海濱告訴記者,就智慧城市的產業鏈來說,政府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投資方。相對于其他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在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而進行的結構性轉型過程中,以產業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發展模式已經提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政府一方面根據所在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撬動社會資金進入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從而推動整體項目實施。
與新型城鎮化和美麗中國兩大概念類似,交通、醫療、教育等產業會有所發展,同時,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將對整個IT產業形成較大的拉動作用,推動高端信息咨詢、數據運營服務、軟件、硬件設備、系統集成等IT產業各個子行業的發展。
住建部不久前就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合作協議,未來三年,住建部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投資智慧城市,資金規模將達800億元,同時推進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的遴選、調查、發款等工作。
無論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美麗中國的建設,還是智慧城市的打造,都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但這將成為當前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也將由此展開。
更多信息請關注EMBA學位班。
|